施舟人
发布时间:2019-09-30 04:54:12

获奖人介绍:
施舟人,生于1934年,1962年获法国高等研究院博士学位,1983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62-1970年,受聘为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前往中国开展实地研究。1970年返法,担任法国高等研究院中国宗教讲座教授。1975年牵头成立欧洲汉学学会,在次年的巴黎年会上发起“道藏研究项目”,获欧洲科学基金会资助。1993年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历史讲座教席、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代表作包括《道体论》(The Taoist Body)、《道藏通考》(The Taoist Canon: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曾先后获得儒莲汉学奖、法国荣誉骑士勋位、中国国家友谊奖、第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等荣誉。
获奖感言:

尊敬的领导、同事、朋友们:

  获得本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奖项令我深感荣幸,也为世界各地研究中国文化的同道们感到高兴。如果说我个人有什么值得嘉奖的学术成就,那完全是得益于在欧洲,尤其是法国汉学界数代热爱中国文化的杰出的先辈学者们研习、积累与传承的结果。而这一优良的传统还在继续发扬光大。如今,不仅巴黎好几所大学设有中国文化讲座教席,聚集众多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的年轻学者前来学习交流,同时他们还与各个中国学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这一奖励应属于欧洲的新老同道同行们。

  至于我自己,从阿姆斯特丹中学毕业之后,进入了法国巴黎大学,那是我与中国结下缘分的开端。1962年获得博士学位,受聘为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我前往中国,开启了全新的学习历程。

  从那时以来,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穷尽一生研究道教,包括其哲学、历史、科仪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角色。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非常简单:我学习道教,是因为我在法国的老师研究道教。在他们的讲课中,中国本土的哲学和宗教是传统研究课题。从一开始,道教研究就是法国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汉学的开创者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7-1873年),作为在欧洲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首位训练有素的汉学家,不仅翻译了《老子》,而且完整翻译了《太上感应篇》及其注疏。真正科学的道教研究从此兴起,其中的学术大家有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年)及其学生马伯乐(Henri Maspero1883-1945年)、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年),以及他们的学生同时也是我的老师石泰安(Rolf A. Stein1911-1999年)和康德谟(Maxime Kaltenmark1910-2002年)。在这个谱系中,我算是法国汉学领域中的第四代研究者。

  此时此刻,我也应该感谢使我今天能够到场参会的人们。首先,我要衷心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教授,还有本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组委会秘书长王振教授,以及多年来给予我支持的福州大学。

  同时,我也深深地怀念约60年前教我古汉语的导师張馥蕊教授、我在巴黎大学的老师石泰安(Rolf A. Stein)教授和康德谟(Maxime Kaltenmark)教授,还有:饶宗颐教授,他在1962年之后指导我在中国的研究及欧洲科学基金会的道藏项目;凌纯声教授,他是了不起的民族学家,曾受教于葛兰言(Marcel Granet)教授门下;任继愈教授、汤一介教授、侯仁之教授以及其他许多同样已经谢世,但我将永远深切感念的人们。最后,请允许我感谢妻子袁冰凌教授对我的所有照顾与支持,以及我们出色的助理卢雯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