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世界中国学研究所 研究人员
梅俊杰,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员、世界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系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理学硕士(伦敦经济学院)、历史学硕士(北京大学)、文学学士(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曾供职于上海海事大学、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南京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并任英国政府“志奋领”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著有《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2014、2008年),所撰学术文章见于国内外五十余种报刊。译有《工业与帝国:英国现代化历程》(2016年)、《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2015年)、《国富策: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2013年)、《维特伯爵:俄国现代化之父》(2013年)、《科尔贝:法国重商主义之父》(2012年)、《写给无神论者》(2012、2014年)、《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2002、2006年)等多部作品。主编“经济史与国富策译丛”(商务印书馆)、“外国经济战略家丛书”(上海远东出版社)。
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年)和上海市级项目研究(2004年)。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2010年)、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三等奖(1997年)、上海市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交通部优秀青年教师奖(1999年)、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光华奖(1990年)等。入选上海市首届“浦江人才计划”(2004年)。本人电子邮箱是mayjunejuly@yeah.net 。
梅俊杰部分著作目录:
1、“准确把握英国现代化的特点”,《工业与帝国》(梅俊杰译)译序(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即出);
2、“《经济史与国富策译丛》总序”,《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梅俊杰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11月版;
3、“《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译后记”,《社会观察》2015年第4期;
4、“后发展学说与中国道路”,《国外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人大资料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5年第5期全文转载;
5、“李斯特与中国的发展”,《社会科学报》2014年11月6日;
6、“迪特·森哈斯与后发展之道探寻”,《海派经济学》2014年第3期,收于《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梦》,学习出版社2015年4月版;
7、“新版《自由贸易的神话》前言”,《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梅俊杰著),新华出版社2014年8月版;
8、“危机背景下李斯特的回归”,《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3日;
9、“论谢尔盖·维特及其后发工业化困境”,《史林》2014年第2期;
10、 “海外如此评论中国入世十周年”,《中国学季刊》2013年第3期;
11、“世界经济史上的维特伯爵”,《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12日;
12、“生动还原西方现代化历程”,《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4日;
13、“《国富策》译序”,《国富策: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梅俊杰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14、“论科尔贝及其重商主义实践”,《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15、“重商主义与中国经济再平衡”,《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
16、“所谓英国现代化‘内源’‘先发’性质商议”,《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人大资料中心《世界史》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7、“国际博弈中的经济民族主义:源流、演变与选择”,《国际关系研究》2010年第3期;
18、“随克鲁格曼反思中国发展战略”,《社会观察》2010年第3期;
19、“保护主义上升态势下的中国应对”,《国际关系研究》2010年第1期;
20、“不对称贸易政策乃发达国家富强之道”,《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4日;
21、“应当如何回应克鲁格曼”,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年1月22日;
22、“从马克思的论断看自由贸易的历史真相”,《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获第十届(2010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23、“论析美国贸易政策中的双重标准”,《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5期;
24、“让历史真相拆解自由贸易的神话”,《国际关系研究》2009年第1期;
25、“用一本书颠覆一个神话”,《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梅俊杰著),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10月版;
26、“历览英美发展史后的启示”,《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梅俊杰著),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10月版;
27、“自由贸易神话的起源:亚当·斯密真相辨伪”,《史林》2007年第3期,人大资料中心《理论经济学》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8、“立足科学发展观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29、“读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报告”,《社会观察》2004年第8期;
30、“与教条和虚伪作斗争”,《社会观察》2004年第4期;
31、“乘人之危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未刊,写于2004年;
32、“乌拉圭回合未必是分水岭”,未刊,写于2004年;
33、“‘新贸易保护主义’何新之有”,《社会观察》2004年第7期;
34、“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的难产”,未刊,写于2004年;
35、“贸易自由化依然面临困难”,未刊,写于2004年;
36、“全球化实乃强者的游戏”,未刊,写于2004年;
37、“金融危机有无统一模式”,未刊,写于2004年;
38、“当今时代赶超战略的新特点”,未刊,写于2004年;
39、“中国为何买了一张高价入场券”,《社会观察》2004年第5期;
40、“后进国发展理论的先声: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发展学说评估”,《学术界》2002年第1期;
41、“美国浦东投资(1990-2000年)分析”,《社会科学学术季刊》2001年第3期;
42、 “《外国经济战略家丛书》主编的话”,《维特伯爵:俄国现代化之父》(梅俊杰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年4月版;
43、 “译序:后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巨人”,《维特伯爵:俄国现代化之父》(梅俊杰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年4月版;
44、 “译序:理当为历史上的重商主义者立传”,《科尔贝:法国重商主义之父》(梅俊杰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年4月版;
45、 “译序”,《写给无神论者》(梅俊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5月初版,2015年9月英汉对照插图版;
46、 “国际责任始于国内”,《社会科学报》2009年3月5日;
47、 “矿难与工会”,香港《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6年7月号,《经济管理文摘》2006年第19期全文转载;
48、 “译者的话”,《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梅俊杰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7月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
49、 “美国政府在医保中的作用”,《社会观察》2006年第4期;
50、 “也谈美国的医疗制度”,《东方早报》2006年2月7日;
51、 “医疗保障与建设和谐社会”,香港《中国评论》2005年第9期,稍作改写收于《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11月版,《多学科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学林出版社2006年3月版;
52、 “谁来提供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东方早报》2005年7月13日上版后终审因故被撤稿;
53、 “为贫困者提供有效服务”,《社会观察》2005年第7期;
54、 “出路在于发展公共交通”,《社会观察》2004年第6期;
55、 “英国顶尖智库最新的中国观”,《中国学季刊》2015年第6期;
56、 “以世界眼光看待中国问题”,《海外中国观察2012》,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1月版;
57、 “海外关于中国稀土问题的评论”,《中国学季刊》2014年第4期,收于《海外中国观察2012》,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1月版;
58、 “尼古拉斯•拉迪论中国经济”,《海外中国观察2012》,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1月版;
更多请点击:梅俊杰研究员主要著作目录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