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来:中国发展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2-07-16 05:11:28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邓正来教授指出,暂且抛开所谓“中国模式”不谈,中国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有效真切地解释中国这30年的改革道路和经验?二是中国的发展如何面对当下的世界?

现今关于中国发展的讨论,集中围绕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政治方面,赞同者认为中国是一党之下的多党合作制,反对者认为没有多党竞争;其次在社会层面,赞同者认为中国社会治理很稳定,反对者认为没有人权没有自由;再次是经济层面,赞同者认为中国是国家的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反对者认为在国家干预下不存在纯粹的市场经济;最后是国际层面,赞同者认为我们是独立自主不侵略,反对者认为我们在环保、人权问题上没有承担大国责任。这些争论本身具有两个特点:都是自上而下来看中国的改革,并且都是宏观地从制度、体制、战略层面来考虑问题。但是事实证明,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这三十多年里,出现了很多成功的经济模式,例如温州个体经济模式,苏南经济模式,广东、上海经济模式等等,这些完全不是中国那些制度政策文本就可以解释的,中国这30年发展都是历史性的东西,都是中国人民生存性智慧的结果,恰恰是对制度安排,对体制,对政策回应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用西方的逻辑知识来简单认知中国人民的生存性智慧。究竟如何认识中国,也绝不能够简单地从宏观层面,制度层面来剖析,我们常常忽略中国人言和行之间的高度智慧,这都是模式之外的东西,我们需要反思:中国这30年到底是如何让改革成功发生的?

中国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发展,是嵌入在全球化时代当中的一个发展,因此我们还必须思考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现在很多观点基本上认为中国虽然在全球化时代,但仍未脱离民族国家体系——这是老的世界观。今天我们进入的世界已经改变,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主要的任务不再是民族国家建设,而是一个国家全球的建设进程,这个世界不存在世界观。对中国来说,我们尚未完成前面世界民族国家的建设任务,又面临新的全球化现状。更为复杂的问题在于中国面对的是两个前后交叠在一起的世界,如何建构一个新的世界观?中国的发展如何为构建新世界观做出自己的贡献?这远非一个中国自己内部的问题,而是一个面对全世界的艰巨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