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世骏:寻求有关中国发展的新的共识——由中国模式之争引起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12-07-16 05:21:13

近年来海内外舆论关于“中国模式”有各种议论,从有没有“中国模式”,到在什么意义上有“中国模式”,再到“中国模式”如果有的话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见仁见智,说法各异。这些观点分歧不仅与中国发展之观察者的多样性有关,而且与中国发展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有关。通过对这种复杂性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评价各种类型的中国模式论,而且可以更好地取得有关中国发展的新的共识。 迄今为止的中国发展,可以纳入三大历史叙事之中:民族复兴、现代化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发展的这三大主题的结合,导致中国发展进程中这样三对矛盾:从中国自身来看,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蕴含着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从中国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来看,现代化主题和民族复兴主题的结合,蕴含着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之间的矛盾。从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来看,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主题与民族复兴主题的结合,蕴含着政治理念和精神价值之间的矛盾。 迄今为止的中国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要着重解决“发展不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展的上述矛盾虽然存在,但并不突出。但是,随着“发展不足”问题逐步解决,“发展不当”问题相继凸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改革攻坚开始面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加上最近几年来国内外舆论有关“中国模式”的种种议论,说明中国发展的三个主题之间,应该寻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就中国发展的问题而言,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理念的三个原则即民族复兴、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新的平衡,它们的主张者或实践者之间必须不断在新的条件下通过坦诚而开放的实际对话而形成智慧而负责的实际共识。为此,这种共识应该是一种重叠的共识、动态的共识和互惠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