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出席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大会。我谨代表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潮流。本次论坛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和之道”为主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发展、安全和繁荣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开放、对话和包容,表达了中国对实现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期待,以及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和拥抱世界、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和发展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与发展的可贵,爱好和平,向往发展。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世界人民遭受了巨大灾难和创伤,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深深懂得:只有和平,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平。
中国的和平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平精神。“和合”作为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理念已有数千年历史,热爱和平、追求和平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世界历史上,中国人关于“和”的思想生发得最早、内涵最为丰富、影响最为深远。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中华民族历来讲信修睦、崇尚和平、协和万邦,始终倡导并信守“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即“和合”思想之中。
中国的和平发展反映了中国人民最为珍视的和平愿望。近代中国频遭劫难,最珍惜和平、安宁、和谐、自由。在1840年后的100多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家积贫积弱,发展滞后;人民饱受贫穷之苦,灾难深重。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自身的苦难经历使中国人民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深信只有和平才能安居乐业,只有发展才能丰衣足食;深知只有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发展才是持久牢固的发展,也才是既有利于中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中国人民也从自身经历中深深懂得,要实现和平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的和平发展体现了中国探索自身发展的和平追求。新中国成立以后,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同一切愿意和平的国家团结合作”,“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时代背景的变化,中国做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及时调整国际秩序观,提出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针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提出国际关系民主化、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的新安全观、承认和尊重各国文明多样性等主张。进入21世纪,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和基本国情,科学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借鉴世界大国发展的经验教训,郑重宣布“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对中国发展道路做出的战略抉择和庄严承诺。
中国的和平发展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性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合作、发展的旗帜,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基本的政治理念。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和平相处,共同致力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进行判断和决定自己的立场,坚持无论国家大小贫富,都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与任何国家集团结盟。在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上,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维护国际安全上,积极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所有这些都是和平发展这一政治理念的具体表现。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对外,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系列战略思想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体现在中国长远发展的规划之中。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以来,中国的GDP总量翻了四番多,2009年达到5万亿美元。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对外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25616亿美元,年均增长18%,累计增长124倍;占世界贸易份额从0.8%增加到8.9%。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额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2.2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深刻影响着中国与世界,日益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中国显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不断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各国共同进步
中国的发展正在走出一条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新的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就是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世界的和谐繁荣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坚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成功地解决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除了得益于我们的方针政策,也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在短短30年时间基本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在一个占全球人口1/5的国家实现了稳定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对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中国的发展让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受到启示,得到鼓舞,努力通过自我发展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对世界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已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公约。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积极参与推进国际裁军和军控事业。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裁军170多万。中国严格控制军费开支,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比例,在世界上一直处于较低位置。中国军费增长,主要用于改善军人生活,提高防御能力和维护国家统一,而不是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和发动战争。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一系列重大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先后向25项维和行动派员14000余人次,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名列前茅。中国派出护航编队,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国际合作。中国还为国际反恐斗争与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践证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的发展和稳定为世界的和平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我们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上,立足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坚持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实现更好的发展。中国在发展中也与其他国家一样,遇到了资源、能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努力找到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在发展中高度重视国内资源开发、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有巨大的市场,这些都是我们能够依靠自己力量,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7月,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05万亿美元。目前中国22%的税收、28%的工业增加值、55%的进出口、50%的技术引进、约4500万人的就业,都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开放,中国的开放又使中国的发展成果为国际社会所共享。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在境外设立企业1.3万家,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已达2457亿美元,投资区域遍布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坚持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统一,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国一贯主张开展积极的国际合作,推进世界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消除各种贸易壁垒,主张在互利、互信、互惠的基础上建立公平、公开、合理、开放、非歧视性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中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国际经贸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中国的发展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坚持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为世界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年均进口6870亿美元的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2009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世界经合组织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每增长1%,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将提高0.34%,低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将提高0.2%。
我们兼顾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既着眼于中国实际和可承受能力,又考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我们一直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促进了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稳定。中国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合作,派出多个贸易投资促进团和大型采购团赴国外采购。中国尽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已累计免除49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对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中国在保持自身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500亿美元,推动成立1200亿美元的亚洲外汇储备库,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我们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始终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去年,中国贸易顺差比前年减少1020亿美元,货物进口价值10056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为外国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大量机遇。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增加中国的进口和对外投资,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近年来,我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关闭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从源头上减少消耗;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节能,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节能增效。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对火电厂进行大规模脱硫改造。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增加了大量森林碳汇。过去四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4.3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9.66%和13.14%。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三、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面对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中国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郑重选择与庄严承诺。展望今后几十年,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道路前进。这条道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给全体人民带来了福祉。我们必须坚持它、完善它,而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它。要准确把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需要从全新的视角出发,以更全面的观点、更开放的态度、更宽广的胸襟来认识中国,认识世界,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一是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状况。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在世界100位左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中国经济已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但进一步发展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中国若干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核心技术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中国民生有了很大改善,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很大。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日趋活跃,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较好的维护,但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经过这些年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距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不少差距。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的巨大变化和历史性进步、以坚定信心继续前进,又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我们愿在此重申,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国际合作的坚定力量。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是当超级大国,争霸世界,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决不称霸。
二是充分了解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复杂性都世所罕见。发展仍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是深入认识中国积极倡导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主张。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国际金融体系存在重大缺陷等突出问题,世界不仅面临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累积起来的国际经济体系结构性矛盾,而且还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这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对世界长远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当前,要着力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允许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路子和节奏,不能挤压发展中国家应有的发展空间。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粮食安全。要稳定能源价格,改善能源结构,促进能源技术转让,减少能源贫困。要继续深化防灾减灾领域合作,总结合作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强交流和互助,共同抗击自然灾害。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这不仅无助于各国摆脱危机影响,反而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势头构成威胁。中国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坚定支持者,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关上,今后只会越开越大。
21世纪已经走过十年,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需要和平稳定、和谐合作的国际发展环境,也愿意为营造这样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将同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合力应对挑战,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不渝地谋求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学研究既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在中国快速发展、更多融入世界的背景下,开展中国学研究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我们诚挚欢迎世界各国专家学者来研究中国。我们也想通过创办世界中国学论坛,为致力于中国学研究的各位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切磋、探讨学术真谛的平台,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学研究取得更多的新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学研究在21世纪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