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演讲】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中国学家如何促进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2-07-16 01:50:10

*中文翻译根据英文原版,与库恩博士授权论坛发布的英文修订版有所不同,敬请读者识之。

韩市长、王部长、郑先生:

尊敬的各位来宾:

首先我对本次中国学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本次论坛在推动实现21世纪初的宏伟目标之一,即中国融入世界方面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我们外籍人士乐于积极参与其中。

学者对所有伟大国家的繁荣昌盛都是必不可少的。纵观整个中国文明史,学者都备受尊崇(某些短暂历史阶段除外)。学者们追求真理,而真理往往难以捉摸,广受争议,因此学者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私无畏地表达他们的观点。

学者还有阐释的职责:他们不应歪曲和误导,但什么是歪曲和误导,或不是歪曲和误导,为此设定一个绝对标准是极富挑战的。

中国学专家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尽管我在中国待过很多时间,参与各种与中国相关的活动,讨论交流中国问题,但我不是中国学专家。我是脑科学博士,从事投资银行和公司战略业务,撰书写作,并制作科学专题的电视系列节目。

也许是生命眷顾,也许是因缘巧合,在二十多年里我有幸来过中国一百多次,走访了25个以上省份,50多座城市。

在这种中外学者云集的学术环境中,请让我们直言不讳,坦诚交流一些听起来未必十分客气的“普遍看法”。

西方世界的普遍看法是,中国国内的学者是没有自由的。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没有看到事物的发展。尽管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着限制,但禁区在不断缩小,因此与四、五十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学者要自由得多。我们应该赞赏这种进步。

中国的普遍看法是,西方的许多中国问题专家,就像大多数西方媒体一样,对中国有偏见,阴谋反对中国。这是不正确的。学者,就像媒体一样,往往更多地关注错的方面,而非对的方面。这是他们的职业特性,这种特性对社会有益。

国外对中国的批评,问题并不在于他们所说的是错的——他们所强调指出的往往是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在于他们造成了一种印象,以为那些局部存在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全景。

那些衷心希望中国成功又急于指出各种问题的建设性批评者,无论来自国内还是国外,才是中国最亲密的盟友。

中国学专家主要有以下五种作用:

1)开展纯学术研究,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当代研究,发现或创建真理。

2)坦率探讨尖锐问题(无论观点如何)。

3)激发学术热忱。

4)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氛围。

5)分清事实与观点——这是理想状态(但当学者发表观点时,他们可能认为是在陈述事实)。

我经常在西方媒体上发表意见。由于我阐释中国领导人的观点和政策,我常被质疑是否在为中国“辩护”。我说:“没有,我没有试图替中国辩护。我在尽力描述中国的实际情况”。也许我在何为中国实际方面与有些人有不同看法,也许我并不知道全部实际情况,但我在尽力陈述事实。如果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进行评论的话,我不会尽力“辩护”。

理想的学者应是个体的,忠实于其自身的知性品格而非这个团体或那个组织。因此我请各位利用本次论坛的重要平台去追求这种高尚的理想。正如20世纪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邓小平借以实现中国大转折的一句成语所言——“实事求是”。

最后请允许我向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圆满闭幕表示祝贺。本次世博会向世人提出了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主题:1)城市的需要,强调以新技术引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2)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崛起,确实促进了“中国融入多元世界”,这也正是本次论坛的主题。

我有幸参与编写制作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关于上海世博会和上海未来的电视系列片——“世博意义,上海使命”。我要说的是,我的编辑工作是完全自由的——几乎是完全自由的——只有两点小小的不同意见。上星期,我们世博系列片缩减版在欧洲、非洲和中东最大的电视网络——欧洲新闻台播出,覆盖了全球3.3亿用户。节目中播出了我对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中国前资深外交官吴建明的采访。

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中国学专家有责任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即使各自的理解有所不同。

我期待着互动交流。毕竟互动交流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