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演讲】郑必坚:世界风云和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根本走向
发布时间:2012-07-16 01:47:34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第一和第二个十年交汇点上,在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发表讲演,我深感荣幸。作为一个观察者、研究者,我愿就“全球发展趋势和共同挑战”问题谈几点看法。

第一点,关于未来十年世界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八点估计

人类将迎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我认为,今后十年,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相交织期,而且机遇和挑战又都前所未有。

我愿意就此稍加展开地提出八点估计。

第一,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谁也离不开谁。这种相互依存的深度和广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第二,大国关系出现重大调整,相互合作和竞争更加明显。主要大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推动召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从一个侧面表明各大国既认识到必须在合作中求发展,又都在竞争中谋优势。

第三,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大国特别是亚太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和平崛起的势头不可阻挡。今后十年是其发展和崛起的关键十年,它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更希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新兴国家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第四,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世界范围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性新飞跃。一个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重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发达国家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大国加快启动,并日益展露其锋芒。

第五,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局势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利弊共生的新变化。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能源、资源、粮食、金融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各国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普遍增强。同时,危机还把全球治理结构的重大调整的问题,日益紧迫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第六,基于上述态势,各大国经济发展方式势将发生重大变动,由此又将决定各大国的相对地位,原有发达大国与新兴大国的相对地位,在基本面不变的前提下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发生重大变化。

第七,还有一个在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的总判断下,清醒估量战争危险的问题。热点地区国家间及某些国家内部之各种尖锐矛盾,加上大国背景,决定了各种形式的剧烈动荡或武装冲突,以至传统形式的较大规模战争危险,仍严重存在。人们对此既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能掉以轻心。

第八,这样一种积极面和消极面并存而积极面是主要的国际关系态势表明,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仍将呈现机遇与挑战相交织,而机遇大于挑战的根本走向。因此,我们对未来十年世界和中国的和平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以上八点,就是我所观察到的当今以至未来十年的世界发展大势。

第二点,关于中国在二十一世纪

第二个十年的发展前景

我还愿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各位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二十一世纪整个头二十年,是中国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现在二十年时间已过去一半,总的来说中国干得不错。那末在第二个十年,将怎样发展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将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内需拉动阶段。由此而来的,就是社会结构加快转型,消费结构迅速升级,加快由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进。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劳动力和资金供给充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更加牢固,企业竞争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等优势将继续得到充分发挥,中国社会大局将总体保持稳定。

当然,我们又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障碍。比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在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明显增多。中国党和政府将严肃认真对待这些问题,明天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肯定会提出妥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力方案。

可以预期,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远道路上,在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将能够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而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居于世界前列,集“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于一身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第三点,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与全方位构建“利益汇合点”、“利益共同体”

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郑重提出了广为人知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努力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过去十年,中国就是沿着这样的道路走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互利共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

今天,在将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此时此刻,我们又看到,作为“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和谐世界”的进一步具体化,中国又期望“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全方位地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具有不同内涵和特点的“利益和利害共同体”。并且期望,这个观念能在国际广大范围赢得认同和形成共识。

我们是怎样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首先,当今世界出现的复杂深刻变化,呼唤我们妥善处理大变局中的利益和利害关系。人们看到,当前国际关系矛盾重重,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诸多方面,各种保护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也随之抬头。如果任其发展,将把世界重新推向对抗与冲突的深渊。可以说,建立“利益和利害共同体”适逢其时,这也是构建和谐世界、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可靠路径。

其次,结成“利益和利害共同体”,也是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和新的发展趋势所要求的。当今世界正面临金融、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以及气候变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世界正处在新能源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的前夜。这种利弊共存的国际环境,也是我们趋利避害、推进构建“利益和利害共同体”的极好时机。

此外,国际格局的新变化,要求我们自觉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正在变化,中国与美国、欧洲、日本之间的矛盾虽然有所发展,但过去十年促进中美欧日关系大发展的动力依然存在。这也要求我们以建立“利益和利害共同体”的新观念,更加自觉地寻找推动双边和多边关系发展新的增长点,以实现互利共赢、各得其所。

实际上,在新形势下结成双边或多边“利益和利害共同体”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超越封闭式排他式狭隘眼界,共同致力于推进构建双边和多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利益和利害共同体”,其空间是巨大的,其成效是不可估量的。

说到这里,我还愿提请朋友们注意:努力构建“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已成为中国政府的明确方针。正如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明确强调的,“必须实行更加主动地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又如温家宝总理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所明确强调的,亚欧会议成员,“真正成为一个紧密相联的利益共同体”。

第四点,关于中国在世界大变动中与别国的相处之道和自处之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推进新形势下世界范围内“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建设,需要加强各种对话、沟通和交流,我们这个论坛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有一切理由,毫不动摇地坚持和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携起手来,精诚合作,“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和利害共同体”,,以推动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实现新一轮持续、稳定发展,从而为在世界更大范围推进建设“利益和利害共同体”作出表率。

我深信,这不仅将造福于中国,而且将造福于全世界。

这就叫作“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还可以说,这也就是中国在世界大变动中与别国的相处之道和自处之道。

最后一点,结束语

回到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和合共生”上来。这个主题,实质上就是要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来思考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来思考战略机遇期问题,并围绕这一战略问题,展开和深入探讨中国学研究的各领域课题。我已经参加了三届中国学论坛,由此获得的一个基本体验,就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乃是与当代人类文明相交汇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我相信,中国学论坛将在对时代重大问题和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进程的灵敏反映、准确把握和科学解答中,寻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民族自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本身就包含着研究和借鉴国外文化和国际经验的高度自觉。

最后,祝中国学论坛越办越好,真正成为研究当代中国的国际学术平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