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学享誉世界,如果从汤若望(Jea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1-1666)等耶稣会士时期的―前汉学‖(Protosinologie)算起,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初,汉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汉学家们都在尝试着将历史学的方法和观念引入汉学研究领域:批判式的文本研究以及依据由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所制定出来的原则而对这些内容进行着诠释。1909年在汉堡殖民学院由福兰阁(Otto Franke, 1862-1946)所创立的―中国语言与文化系‖(Seminar für Sprache und Kultur Chinas)可以说正是这一思潮的具体体现。从这时起,研究者不再会像18、19世纪的传教士和学者那样过分相信文本本身了,他们开始批判性地阅读中国的原典,开始运用资料对某一问题进行独立且深刻的分析。人们进一步想知道,文本以前的真实情况是怎样。对这一代的学者而言,最显著的特征是,除了对个别问题写有大量的论文之外,他们还完成了综合性的研究,或写有鸿篇巨制的著作。比较典型的有佛尔克(Alfred Forke, 1867-1944)的三卷本《中国哲学史》(1927-1938),福兰阁五卷本的《中华帝国史》(1932-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