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演讲】古斯塔夫·格拉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现代化:中国之道
发布时间:2013-03-23 01:46:22
古斯塔夫·格拉茨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中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新兴大国——这一巧妙的平衡与阴阳如出一辙。这两种角色最终会将中国融合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方面希望和平发展和崛起,另一方面又忠于自己丰富的文化积淀。这种说法当归属于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理念,即通过实施更积极地外交政策,建立一个国与国之间平等互信、文化多元、双赢合作和繁荣安定的世界秩序。
中国在塑造自我形象的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便是在强势角色与弱势角色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中国虽然在提升综合国力方面鹤立鸡群,但在其他方面仍是一个虚弱的国家。中国2003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只有1.4万亿美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090美元;而到了2012年,前者就越过8万亿美元大关(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55%,)后者也超过了6000美元。2011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又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尽管硕果累累,但中国的发展模式面临许多挑战:尽管大力促进国内消费,中国的发展仍过多地依靠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而且经济仍需创新与引领。尽管在实施经济改革以后,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是衡量经济成熟度的主要指标。此外,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在扩大。最后,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向政府发出来挑战。
对于新一届领导人来说,这些因素迫使他们遵循先前的理念,即让外交政策服从国内发展的需要。从长远来说,中国社会若想保持稳定,就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解决国内发展的许多问题。中国经济必须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但这离不开与亚洲各国和国际社会保持稳定关系。北京在引领发展的同时,必须安抚它们对于中国崛起的焦躁之情,同时防止它们制衡甚至限制中国的发展。
尽管中国现阶段的外交政策是意图建立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但仍存在反面压力。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对于能源等战略资源的需要也相应增长。以和平方式可持续地发展虽然可以是最终目标,但这离不开拥有稳定的战略资源供应以及安全的贸易路线。一旦这些方面受到威胁,中国整个的发展将受到损害,最终对政权的存续也会构成威胁。这是一个艰难的处境,甚至可以说是因自立而带来的困境。在这种情形下,尽可能地照顾自己的主要利益并想方设法保护它们再也正常不过了。不管怎样,主权与国家核心利益都应该放在第一位。中国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它若想继续发展,就必须要克服巨大的内部困难。因此,中国仍不能担负起所有的国际责任。简而言之,维持国内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一项最重大的挑战;而中国演变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则是一项长期使命。
但是,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世界对于中国担负起责任的期望也越发热烈。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这种格局与过去大相径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融合,但又不失多元性;两者相互依存,各自的政策与发展也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形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大国,不论新旧,都应该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满足国际上更高的期望。
虽然相互依存一直是经济全球化的一大特征,新兴国家的崛起让相互依存转向了新的舞台。发达国家把服务和生产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也日益频繁,这让全球投资贸易的形式变得更加多元与复杂。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与日俱增,中国更是如此;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债务也不断增长,美国则是其中的代表,这就产生了结构上的不平衡,而后者则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这场危机让人们意识到,各大经济体之间贸易、财政与货币政策相互依赖的程度。所有种种因素都要求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宏观经济政策,而这就是保证经济恢复的全球经济管理。
在全球新格局建立之际,各个大国面临的挑战是避免卷入另一场力量争斗之中。历史证明,这种国家利益之间的碰撞将极大地减少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尽管存在种种摩擦与误解,各国仍需要彼此,除非他们想继续国际上原始的混乱状态——即霍布斯式的国家之间互相争斗的场面。各国应当一起努力,确保我们的政策有利于长久稳定与发展,有利于能源供给的安全稳定,有利于减少环境危害的影响并提升国家安全。同时我们还应该支持有效的管理方式,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并提升海上安全。
未来的全球管理将基于竞争与合作的完美平衡之上——在复杂的双边、多边合作关系中,务实开明地融入国家利益。如要在这些合作关系中获得成功,就需要反映出各国不断变化的能力与特点,但是有效的国际合作也意味着各国需要克服截然不同的期望,试图在如何让外交政策互补上达成务实的一致。
在这种情形下,北京新领导班子遇到的困境在于,即使中国仍在不断发展,但其规模已经对世界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其程度远超其他任何新兴国家。北京正面临越发困难的处境:中国一方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则是一个新型大国。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地发展,发达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保证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必须处理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在这个全新的世界格局里,中国现在应该阐明它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世界力量格局,同时各国身份也开始变化。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历史、经济、政治体系和发展阶段与其他国家大相径庭,因此它实际上对西方霸权的价值体系与规则发出了挑战。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希望中国适应并维护他们几十年前建立的全球管理体系,它们还希望中国能复制现有的体系。不管怎么说,中国已经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机构,并在这个现有体系中获得持续的发展。中国既然坚持融入现有的国际体系并从中获益,那么国际规则与机构的有效运行对于北京来说也是利益攸关的。
但问题在于,北京会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它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来改变国际体系,并让其中的规则与机构与中国的特点和国家利益相一致。保守的猜测是,中国既不会简单地适应“西方”体系,也不会对其作出取代或者挑战。鉴于中国文化过去的整体性和例外性,中国最有可能选择的道路是:一方面渐渐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关注并稳定国内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全球治理作出有选择的贡献,并试图在全球秩序之中融入自己的观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