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天,印度青年爱德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那时他还是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本科生。初次接触,中国让他感叹“百闻不如一见”。此后五年间,爱德又多次来到中国,除了学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日前,爱德来到上海,这一次他是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研究学者的身份来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在研修间隙,他接受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的采访。
学中文是件“开天辟地”的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进入中文系学习?
爱德:印度社会跟中国社会一样,社会竞争特别激烈,我们的父母也是望子成龙。我最初的想法是学媒体专业当记者,因为我那时候的偶像是我舅舅,他就是记者。舅舅给我提了个建议,他说你要当记者的话,最好是学一门外语,如果要学外语,必须要选中文。那个时候我对中文和中国根本不了解,我只知道中国有长城,还有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而已。
舅舅建议我学中文,我最初是反对的。对印度人来说,中文是一门很奇怪的语言,因为中文全部都是汉字,在不了解汉字的人的眼里,可能会觉得它是像图片一样的东西,所以,汉字在我们眼里非常神秘。我觉得学一门西方的语言就好了,像西班牙语、德语这些,但舅舅坚持认为未来是中国和印度崛起的时间,所以希望我抓住这个机会。最终,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入读了我们印度最好的大学——尼赫鲁大学的中文系。中国有个神话故事叫“盘古开天辟地”,我选了中文系以后真的是“开天辟地”,逐渐接触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的视野也慢慢扩大。
“中国学瑜伽的人比印度还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2013年你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有什么感受?
爱德:中国有句话叫“百闻不如一见”。在印度人的印象当中,中国人吃的东西就是炒面、炒饭、饺子之类的,但是到了中国之后,我发现中国每一个地方的菜都不一样,类型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菜系。
在我来中国之前,因为担心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可能不是特别好,所以人家会因为不了解而对我们带有偏见。但是我到中国以后发现,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对印度很友好的,每次到一个新的地方,别人听到你会说中文就会很开心,他们会很热心地接待你。
另外,我之前在杂志上或者在新闻里看过中国的发展如何迅速,但是来到中国以后,我发现中国的古代文化还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的。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古代的传统文化。我第一次来中国去的是湖南长沙,长沙有很多高楼大厦,但是也有很多博物馆,包括老城市的部分也都有保留。2014年,我去北京的时候,发现北京也是既有现代化的所有东西,又有老北京的文化。还有比如说中国的茶文化,中国的京剧、功夫等传统文化也还保存得比较完整。每天早上可以看到老人们在公园里练气功、打太极拳,晚上则看到不少人在跳广场舞,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印度虽然也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是现在很多印度人不太了解印度的古代文化。举个例子,虽然印度是瑜伽的发源地,但是现在在印度练瑜伽的人非常少。相比之下,我觉得中国练瑜伽的人比较多,瑜伽在中国可能比在印度还流行一些。所以中国给我的一个感受是,她的现代文化和古代文化融合得非常好,我觉得这个是很值得印度学习的一个地方。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这是你第几次来上海?对这座城市有什么印象?
爱德:2015年莫迪总理访华时,我第一次来上海,作为在中国的印度学者和莫迪总理见面。今年是我第二次来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给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字—— “佩服”。在印度,几乎每个印度人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叫上海的城市。上海也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城市,但同时它的历史文化保存得非常好,有一种历史和现代融合在一起的感觉。
出去旅游最好坐火车硬座、住青年旅舍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在中国学习和生活期间,喜欢出去旅游吗?
爱德:我在中国生活的时候经常出去旅游,中国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认为旅游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对我们学外语的人来说,你到这个国家的各地旅游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本地人交流。我在中国读书的时候,每次有假期我就会抓住机会出去旅游。我去过很多地方,比如内蒙古呼和浩特、黑龙江哈尔滨、辽宁沈阳、山东济南、河南洛阳、陕西西安、四川成都,往南去过苏州、杭州、上海,今年夏天我还参观了甘肃、新疆的一些佛教寺庙和石窟。我在中国去过的地方可能比印度还要多。
我那时候靠奖学金生活,经济不那么宽裕,所以一般订最便宜的硬座火车票,虽然有一点艰苦,但是我觉得收获非常大。坐火车硬座的一般都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会很热情地和我聊天。记得我第一次坐硬座出去旅游的时候,没有带吃的。后来有一个爷爷跟我聊了一会儿之后,送了两三盒方便面给我吃。我接触到的中国人真的都非常友好客气,我在火车上和他们交流了很多,我没想到很多普通的老百姓也会了解印度的古代文化和佛教文化,比如那位爷爷甚至知道印度在哪个王朝时期建立了哪个寺庙。
在中国旅游,我还学到了一个好方法,每到一个城市最好要住青年旅舍,因为在青年旅舍你会有更多和年轻人互相谈论、交换意见的机会。
给家人朋友带礼物都是在淘宝上买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你在中国的时候会在网上购物吗?
爱德:2014年,我来到中国读书的时候,支付宝和微信还不是那么普及,当时还很少有商店可以用支付宝来付钱。一年以后,当我再次到中国学习,发现这一年里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去什么地方,你可以用支付宝也可以用微信支付,根本用不着带钱包,去任何地方只要带一个手机就可以了。很多东西不需要去商店买,直接在淘宝或者京东上买就行了,很方便而且便宜。
我在网上主要买些电子产品,很多印度人都很喜欢中国的手机、手机壳、手表之类的东西。我每次从中国回国的时候都会给朋友、家人买很多礼物,电子产品或者一些中国风的礼品,都是从淘宝上买的。
还有共享单车。这几天在上海参加研修班,我基本上每天晚上会抽个时间骑“小黄车”出去逛逛,通常会去一些书店。我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国家,晚上一个人出去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和印度之间数字文化的比较,因为数字在两国各有一些不同的涵义,所以我希望在上海能有机会买到一些相关的书。
“未来希望能在中国扎根”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口众多,中国发展经验对印度有何启示?印度又有什么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
爱德:无论是印度还是其他国家,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中国的发展。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大部分人富起来,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件事,在这方面印度可以向中国学习很多。
今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初印度和中国的发展还是齐头并进的,但是从1978年开始,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使国家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邓小平是我的偶像,当时他提出了很多的发展理念和口号,比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些改革开放的理念和决策,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在我看来,现在我们印度的总理,他的很多想法和决策都是在向邓小平学习。
另外,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而我们印度现在在这方面是很缺乏的,在这方面应该向中国学习。
说到印度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我想IT行业应该算一个。印度的IT行业在世界上位列前茅,这个方面和中国可以更多开展合作。中国有基础设施,印度有技术,如果我们两国之间合作的话,有很多能够互补的地方。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你认为中印关系中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加强彼此间的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
爱德:我认为中印关系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民众之间缺乏互相的了解,民与民之间的交流还比较少。尽管中印两国是邻国,但是来印度旅游的中国游客还是比较少,来中国的印度游客更少,所以我认为应该首先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关系,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印度,更多的印度人了解中国。
我们两国的媒体在这方面也要做一些工作。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是通过媒体来了解其他国家的,如果媒体报道的不是真实全面的东西,可能就会影响他们的印象。当然,还是那句话“百闻不如一见”,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印度人,尤其是年轻人有机会来到中国,看一看真实的中国社会。如果我们年轻人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了解,我相信两国关系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爱德:未来还是希望顺其自然,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有机会的话,我非常想来中国这边扎根,具体的工作和行业我觉得没有什么限制,任何行业只要能作出中印友好方面的贡献,我都可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