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学贡献奖获得者齐赫文斯基获奖感言
发布时间:2013-03-23 03:40:27

 齐赫文斯基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前特命全权驻华大使)

尊敬的世界中国学论坛组织者,尊敬的各位同仁,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近80年汉学研究工作的高度评价。我很遗憾因为健康原因无法出席论坛。我请罗曼诺夫教授为我代读感谢词。
衷心感谢对我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微薄贡献做出这么高的评价。
1935年我考入了列宁格勒大学中国系。我的老师是俄罗斯杰出的汉学家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阿列克谢耶夫,他慷慨地跟学生们传授自己的学识。俄国和国外一些旅行家写的关于中国的作品,俄罗斯人民对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后来抗击日本侵略所做斗争的深深同情,都对我做出研究中国及其历史文化这个决定有很大影响。
我是在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开始职业生涯,我在那里的工作是汉语翻译。随后,我在中央外交部门的不同职位工作,在中国、英国、日本的不同外交职位工作,在二战期间及二战后参加过各种国际会议。
还是在大学期间,我就对学习中国的历史很感兴趣。进入外交部门工作后,我努力继续学术上的探寻,在外交部工作期间,我读完了科学院的研究生和博士课程,写了一些书和文章。外交工作给我一个独特的机会了解中国,与它的领导人、政治家、历史学家会面。作为苏联驻北京的总领事我亲历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我一生都记得这个隆重的仪式。在英国和日本的外交生涯,在联合国大会和各种国际会议的经历同样也帮助我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角色。
作为特命全权大使退休后,我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教学工作中,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中国学同行保持了联系。我衷心感谢他们对我的研究工作所提供的建议和帮助,我投身其中的研究问题包括19-20世纪中国的改革与革命,俄中关系,世界历史中的中国。我会一直记得郭沫若、侯外庐、袁同礼、周谷城、吴晗、刘大年、曹靖华、金冲及、任继愈和很多很多中国同行的睿智建议,对我有很大帮助。
不能不提到我的外国汉学同行,我同他们在不同年代有着交往。他们是欧文·拉提莫、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纪亚玛(Jacques Guillermaz)、韩百诗(Louis Hambis)、平野义太郎(Yoshitaro Hirano)、坂野正高(Banno Matasaka)、兰侨蒂(Lionello Lanciotti)、雅罗斯拉夫·普实克(Jaroslav Prusek)、柯拉迪尼(Piero Corradini) 、龙彼得(Piet van der Loon)、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马悦然(Göran Malmqvist)、鲁惟一(Michael Loewe)、巴斯蒂(Marianne Bastid-Bruguière)。我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欧洲一些大学的汉学教授,创建了“年轻汉学家”协会,在它们的会议上展现中国历史科学的成就。自1954年起,协会先后在巴黎、帕多瓦、波尔多、魏玛和其它一些学术中心召开大会。我从在英国达勒姆召开的第7次会议开始参加该协会的活动。后来这个协会演变成了欧洲汉学协会。
在本次世界中国学论坛召开期间,我的思想与你们同在。召开这种规模的、有代表性的会议的事实本身就表明,世界是多么关注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
我想再次表达我的谢意。
祝所有与会者身体健康,取得更多成就。
 
                                                                                                                 齐赫文斯基,莫斯科
                                                                2013.3.18
 
齐赫文斯基视频感言  
要评价我自己在中国学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写了大约19本书,600多篇文章,出版了6卷本的选集,所以说起来,我算是做了一些事情。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安排的,我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被招到外交部工作,所以我人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外交工作中度过的。当然这样的工作也使我有机会访问中国,在中国生活,例如我在北京常驻过5年,是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历史事件的见证人。现在全世界对中国都很感兴趣。我国作为一个邻国,对中国的兴趣早就存在,从俄中最早建立关系开始,即满清康熙统治时代,当时俄罗斯是彼得大帝统治时期。俄罗斯的先进社会群体一直都对中国很感兴趣,特别是19世纪当英、法、日帝国开始对中国奉行侵略的政策、侵占中国领土时,俄国的先进社会阶层对外国势力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事件、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事件进行了强烈谴责,以作家、学者为代表的俄国先进社会阶层对这些外部列强国家的行为表示抗议。但遗憾的是,当俄国自己也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时,它也加入到了外国列强的行动中。像德国,然后是日本、英国、法国一样,由于当时的俄政府代表的是反人民的利益,俄国也加入到争夺中国租界的斗争中。也是在那个时候,在中国工人的主要参与下修建了一条中国东方铁路,大大缩短了从西伯利亚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路程,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东北,也就是满洲里的生产力发展。那么,还是在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人谴责西方列强对中国奉行的掠夺政策。在《星火报》的创刊号上,就俄国参与镇压义和团起义运动的事件列宁发表了名为《中国的战争》文章,愤怒的谴责了沙俄政府参与镇压人民运动的行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俄两国的先进力量间建立了联系。孙逸仙博士领导了革命运动,他与俄国政府及俄国外长契切林有通信往来。后来,孙逸仙在很多方面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通过与孙逸仙的合作,中国共产党在推翻中国封建统治和外国帝国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关于俄国参与的对中国民族解放事业的支持方面的事情还可以说很多。当日本侵略中国时,苏联空军志愿兵、军事专家积极参战,保卫中国领空不受日本人侵袭。苏联是唯一一个通过提供武器和大笔贷款来帮助中国抗击日本的国家。应该说,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兴趣,并不仅仅通过俄罗斯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得到满足,还在于那些参与了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特别是抗日战争的苏联人民的回忆和见证里。我们中国学所,就是现在的远东所出版了一整个系列的苏联参加中国抗日战争老兵的回忆录,如同情中国抗日战争的读者很喜欢切列潘诺夫、卡利亚金、崔可夫等杰出军事将领以及一些飞行员的回忆录。我们文化、科学方面的活动家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中国学者的作品被翻译成俄语,我国学者的作品也被翻译成汉语,双方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经常互访,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有合作研究项目。所以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双方有着很好的前景。我们在各种学术会议上接触,包括这次在上海世界中国学论坛上的这样交流接触,都见证了我们两国文化科学领域间不断加深的良好关系。中国电影在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我国电影在中国也同样受欢迎,特别是一些战争电影,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等。我国的歌曲、音乐作品也在中国广为流传,同样的,中国的音乐、影视作品在我国也很流行。我认为我们两国在人文艺术领域的交流有着很好的前景。
 (廉晓敏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