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 姚源 刘炼 杨慧峰)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接受光明网专访。
【光明网】:李教授,您好!请您谈谈中国学目前的现状?
【李希光】:上海社会科学院连续几年召开中国学世界大会,意义非常重大,既有学术上的意义也对中国现实的发展更为重要。现在说中国学大家不要把这个关注点放在学上,一想到学就觉得是素质高格的一些空谈和抽象的概念,其实不是这样的。研究中国学其实就是研究中国的现实,中国的国情,从西方的角度来讲,最早关注中国的应该是元代《马可波罗游记》,这是第一本比较完整的关于中国或者说是大中国地区的一个完整的继续。当然,这里边有些是传说性的东西并不一定完全真实,从当代和现代来讲,真正反映中国现实和真实情况的我们应该记住的有这三个人物:一个是在30年代,当时在燕京大学新闻系教书并参与创建燕京大学新闻系的埃德加•斯诺,他同时也是美国一家报社的记者,他放弃了在燕京大学教书的职位,跑到陕北采访刚刚到达陕北的红军,第一次把被封锁了的中国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红军北上抗日的真实情况向世界披露了,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还有这样一支革命的队伍。
第二个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有这样一位美国的记者,他叫托平,他的全名叫西蒙•托平,他当时是美联社记者,当时在国内战争期间有两场战役,一场是在徐州发生的淮海战役,一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而他是唯一的一个国际记者报道淮海战役和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消息的。据说,当时他的消息说解放军占领南京了,这条消息发出之后,新华社把它翻译成中文,第二天毛泽东在《新华日报》上看到之后,毛泽东写出了著名的诗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之后,托平还作为美国《纽约时报》的副总编辑到中国采访,而且是在尼克松和基辛格来中国之前他采访的,这就打破了中美之间关系的尖兵,真实地把中国情况向美国公众反映,为美国向中国敞开大门,为美国对中国开放铺平了道路。
后来就是在80年代初,另外一位美国《纽约时报》的副总编辑,叫索尔兹伯里,他为了看到中国的真实情况,他又沿着当年红军的长征路又重走了一遍长征,写了《重走长征路》这本书,好像在《纽约时报》还有刊载。这些人他们不是在概念上、从标签上在讨论中国的现实,他们是用自己的双脚去重走中国人走过的道路,去体验中国的道路,就是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们不是用别人的眼睛看中国,不是通过所谓的中国学者的眼睛看中国,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国。他们的耳朵也起到作为,他们来到中国,他们的耳朵是来倾听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各个角落,特别是中国底层,中国草根人民怎么看中国,他们的耳朵是在倾听中国。现在,我们中国学的专家很大的问题就是不懂得倾听,只是在说话,就是(They Don't Konw How To Listen,They Only Konw How To Talk),就是他们总是在不停的Talking Talking 但是他们缺少的是Listen Listen,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中国学专家要继承最早的欧洲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到现在的埃德加•斯诺,到西蒙•托平,到索尔兹伯里,这样一些真正的中国的历史的见证者、目击者,他们有非常好的一种传统,而不是就是在那儿空谈。